| 
			 《物流管理》课程说明书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|
| 一、主讲教师信息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姓 名 | 李东光 | 性别 | 男 | 学历 | 硕士 | 职 称 | 讲师 | ||||||||||||
| 研究方向 | 物流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 | 工作单位 | 商学院 | ||||||||||||||||
| 讲授课程 | 《物流管理》与《人力资源管理》 | ||||||||||||||||||
| 二、课程信息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课程名称  | 
			
			 中文  | 
			物流管理 | 先修课程 | 
			 《管理学》、《市场营销》  | 
		|||||||||||||||
| 
			 英文  | 
			Logistics Management | 课程性质 | 
			 专业核心课  | 
		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学时 /学分  | 
			
			 48/3  | 
			授课范围 | 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08级2班 | 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授课时间 和地点  | 
			周一5、6节,11A104室;
			 
 周四3、4节,11A106室(双周)。  | 
			人数
			 
 限制  | 
			100人∕授课班 | ||||||||||||||||
| 
			 课程简介  | 
			本课程主要包括物流基本理论、物流各子要素的介绍、物流系统管理与前沿问题探讨等内容。通过本课程学习,使学生能以物流管理的核心理论与运营观念为指导,思考与解决现实中的物流问题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三、教学资源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指定教材  | 
			叶怀珍.现代物流学(第二版)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.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参考文献  | 
			[1]李松庆.物流学[M]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8年.
			 
 [2]何明珂.物流系统论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年. [3]郭伟业.物流服务营销[M].上海:同济大学出版社,2008年. [4]王之泰.新编现代物流学[M].北京: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,2008年. [5]《中国流通经济》期刊. [6]《中国物流与采购》期刊. [7]《物流技术》期刊.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
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|
| 四、教学信息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教学目标  | 
			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让学生掌握物流系统思想如何体现在物流管理实际运营中,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技能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教学进度 (以周为单位)  | 
			
			 课堂讲授  | 
			
			 实验、实习、作业、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 | 
		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教学内容摘要 (章节名称、讲述的内容提要,课堂讨论的题目等)  | 
			
			 内容及时间、地点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周(2学时)  | 
			第一章概述(2学时)
			 
 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概念;物流的划分;物流系统;关于新学科现代物流;案例:来自厄瓜多尔的玫瑰花。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2周(4学时)  | 
			第二章物流理论及观念(4学时)
			 
 物流科学的基本理论;物流领域的价值发现;物流创造价值;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等;物流产业理论。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3周(2学时)  | 
			第三章运输管理(2学时)
			 
 运输概述;货物运输方式及其运营特性;运输技术与管理;合理运输;集装箱与集装化运输。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4周(2学时)  | 
			第三章运输管理(2学时)
			 
 综合运输体系;运输的过去、现代与未来。  | 
			
			 中秋节  | 
		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5周(2学时)  | 
			第四章仓储管理(2学时)
			 
 储存概述;仓库管理;库存控制策略;仓库管理质量指标;案例讨论等。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6周  | 
			
			 国庆节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7周(2学时)  | 
			第五章包装管理(2学时)
			 
 包装的功能与包装材料;包装技术和方法包装机械;绿色包装及管理。案例:包装废弃物问题。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8周(4学时)  | 
			第六章装卸搬运管理(2学时)
			 
 装卸搬运概述;装卸搬运工作组织;散装物品和特种物品的装卸;集装箱的装卸与搬运。 第七章配送管理(2学时) 配送的特点、意义与作用;配送业务;配送管理与案例分析等。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9周(2学时)  | 
			第八章流通加工管理(2学时)
			 
 流通加工概述;流通加工的形式与内容;流通加工的组织管理等。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0周(4学时)  | 
			第九章物流中心网络概述(2学时)
			 
 物流中心概述;物流中心网络布局;物流中心设计与投资的一般原则等。 第十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(2学时)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;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策略探讨;案例分析。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1周(2学时)  | 
			第十一章古近代镖局与第三方物流(2学时)
			 
 古近代镖局与物流文化;第三方物流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;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比较。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2周(4学时)  | 
			第十二章物流标准化与合理化(2学时)
			 
 物流标准化与合理化的概念、意义及应用等。 第十三章物流成本管理(2学时) 物流成本构成与分类;物流成本分析、计算与控制方法。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3周(2学时)  | 
			第十四章物流服务营销(2学时)
			 
 市场营销与物流服务营销;物流服务4Ps策略;物流服务有形展示;物流客户服务与关系管理。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4周(4学时)  | 
			第十五章物流管理的新领域、新发展(4学时)
			 
 绿色物流、低碳物流、国际物流、应急物流、特殊物流、农业物流、军事物流、体育赛事物流等。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5周(2学时)  | 
			第十六章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物流的发展(2学时)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6周(4学时)  | 
			教材计算题讲解(4学时)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7周(2学时)  | 
			教材计算题讲解(2学时)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8周(4学时)  | 
			《物流管理》话外音(2学时)
			 
 复习与答疑(2学时)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教学方法 与手段  | 
			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,理论联系实际,并辅以案例教学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学习方法  | 
			课前预习,课上听讲、记笔记,案例分析与讨论,课后复习、浏览教学网站等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五、实践教学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实践题目:
			 
 1、聊城香江物流考察报告; 2、××企业物流运营调查。 (注:以上两题目任选其一,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。) 完成时间: 第18周之前完成。 实践形式:可单独进行,也可3~5人一组合作完成。 实践成绩:不计入总成绩,但教师要对调查报告进行点评。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|
| 六、成绩考核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平时成绩  | 
			占总成绩40%。其中考勤占20%,平时作业占20%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期末成绩  | 
			占总成绩60%,闭卷(时间为120分钟,满分为100分)。
			 
 题目类型有名词解释、填空题、简答题、论述题等。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考试说明  | 
			缺席严重者,取消考试资格,重修;总成绩不及格者,补考;补考不及格者,重修;补考或重修时,期末考试占100%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备 注  | 
			 
			 
 1.开学一周内,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、联络电话、手机以e-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。 2.若以e-mail与老师联络时,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、姓名及事由等。 3.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,若无法准时前来,应有请假条。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