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			 《电子商务》课程说明书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|
| 一、主讲教师信息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姓 名 | 
			 于兆艳  | 
			性别 | 
			 女  | 
			学历 | 硕士 | 职 称 | 
			 助教  | 
		||||||||||||
| 
			 工作单位  | 
			
			 电子商务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| 
			
			 单位  | 
			
			 必赢76net官网  | 
		||||||||||||||||
| 讲授课程 | 
			 电子商务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
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|
| 二、课程信息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课程名称  | 
			
			 中文  | 
			
			 电子商务  | 
			先修课程 | 
			 计算机网络、市场营销、微观经济学  | 
		|||||||||||||||
| 
			 英文  | 
			
			 Electronic Commerce  | 
			课程性质 | 
			 必修课  | 
		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学时 /学分  | 
			
			 54/3  | 
			授课范围 | 
			 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08级2班 商学院经济学专业08级1班  | 
		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授课时间 和地点  | 
			
			 周三1、2、3、4节10C125(双周) 周五1、2、3、4节11a106  | 
			人数
			 
 限制  | 
			
			 120  | 
		||||||||||||||||
| 
			 课程简介  | 
			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 第二章电子商务系统 第三章电子商务与企业竞争优势 第四章电子商务环境 第五章电子商务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六章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 第七章电子支付系统 第八章电子商务物流 第九章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 第十章网络商务信息处理 第十一章网络市场营销策略 第十二章B2C电子商务应用 第十三C2C电子商务应用 第十四章B2B电子商务应用 第十五章其他电子商务应用 | ||||||||||||||||||
| 三、教学资源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指定教材  | 
			《电子商务》第三版,黄敏学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7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参考文献  | 
			1. 《电子商务网站典型案例评析》第二版 ,杨坚争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,2006
			 
 2.《电子商务——变革与演进》第二版,(德)Daniel Amor,机械工业学出版社,2003 3.《电子商务实务教程》第二版 ,陈科鹤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6 4. Gary P. Schneider, Electronic Commerce, Seventh Annual Edition, Thomson Learning Press, 2006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
| 四、教学信息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教学目标  | 
			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、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;掌握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技能;理解电子商务的信息流、资金流、物流和安全性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教学进度 (以周为单位)  | 
			
			 课堂讲授  | 
			
			 实验、实习、作业、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 | 
		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教学内容摘要 (章节名称、讲述的内容提要,课堂讨论的题目等)  | 
			
			 内容及时间、地点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周 (2学时)  | 
			本课程简介(1学时) | ||||||||||||||||||
| 第一章 电子商务概述(3学时)
			 
 第一节 电子商务概述 
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2周 (4学时)  | 
			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概念与运用层次
			 
 第三节 电子商务的分类 第二章 电子商务系统概述(4学时) 第一节 电子商务系统的流程与组成 第二节 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3周 (2学时)  | 
			第三节 电子商务的产业价值链与服务商
			 
 第四节电子商务系统流程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4周 (4学时)  | 
			第三章 电子商务与企业竞争优势(4学时)
			 
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竞争优势 第二节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5周 (2学时)  | 
			第四章 电子商务环境(4学时)
			 
 第一节电子商务法律环境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6周 (2学时)  | 
			第二节 电子商务经济环境
			 
 第三节 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 | 
			
			 作业  | 
		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7周 (2学时)  | 
			第七章 电子支付系统(4学时)
			 
 第一节 网上支付概述 
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8周 (4学时)  | 
			第二节 电子支付
			 
 第三节 电子银行 第八章 电子商务物流(2学时) 第一节 物流概述 第二节 国内外物流的发展状况 第三节 第三节 电子商务物流 第四节 现代物流技术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9周 (2学时)  | 
			第九章 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(2学时)
			 
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 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方法 第三节 防止非法入侵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0周 (4学时)  | 
			第十章网络商务信息处理
			 
 第一节 网络上午信息的概念和收集 第二节常用检索工具 第三节网络商务信息处理 第四节企业网上市场调查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1周 (2学时)  | 
			第十一章 网络市场营销策略(4学时)
			 
 第一节 网络营销的产品策略 第二节 网络营销的定价策略 
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2周 (4学时)  | 
			第三节 网络营销的渠道策略
			 
 第三节 网络促销策略 第十二章 B2C电子商务应用(2学时) 第一节 B2C电子商务应用概述 第二节 网上商店 第三节 网上商厦 第四节 网上直销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3周 (2学时)  | 
			第十三章 C2C电子商务应用
			 
 第一节 网上拍卖 第二节 即时通信 第三节 基于Web2.0的电子商务的应用 第十四章 B2B电子商务应用 第一节 EDI的应用与发展 第二节 B2B电子商务类型 第三节 B2B型电子商务应用实例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4周 (4学时)  | 
			上机实验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5周 (2学时)  | 
			
			 上机实验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6周 (4学时)  | 
			
			 上机实验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7周 (2学时)  | 
			
			 上机实验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第18周 (4学时)  | 
			总结整个上机实验和课程,展望电子商务的发展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教学方法 与手段  | 
			理论讲授、上机实验、课堂讨论、案例分析等。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,理论联系实际,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学习方法  | 
			课前预习,课上听讲、记笔记,课后复习、浏览教学网站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五、实践教学(含课程实验、课程论文、读书报告、文物考察、野外实习、写生等)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课程实验: 
			 
 奥派电子商务模拟软件。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|
| 六、成绩考核 | |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平时成绩  | 
			占总成绩40%。其中作业、案例讨论和出勤20%,实验 20%。 | 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期末成绩  | 
			占总成绩60%,闭卷(时间为120分钟,满分为100分)。
			 
 题目类型有选择题、简答题、判断题、分析题、填空题、案例分析等 缺席1/3学时者,取消考试资格,重修;总成绩不及格者,补考;补考不及格者,重修;补考或重修时,期末考试占100%。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考试说明  | 
			1.开学一周内,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、联络电话、手机以e-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。
			 
 2.若以e-mail与老师联络时,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、姓名及事由等。 3.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,若无法准时前来,应有请假条。  | 
		||||||||||||||||||
| 
			 备 注  | 
			|||||||||||||||||||